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校友陈康积极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征兵教授的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论述专题培训。通过学习,他感到培训为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学以致用,把培训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结合村情民意,明晰工作思路,找准产业项目,推动强村富民。
抓好“233”产业激发为民情怀
一是弘扬“两个文化”。弘扬非物质文化,深入挖掘龙槐塬村“八大棍”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弘扬乡土文化,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形成山塬本色,凸显乡土特色,留住乡愁,变废为宝。
二是抓好“三个项目”。申报玉米深加工项目,争取资金49.5万元,购置糯玉米深加工设备,争取390万资金,建设千只奶山羊规模养殖场项目,项目将于九月底建成投用;争取“一事一议”财政配套项目,修建五组、六组排水渠,消除汛期排水不畅,解决群众户内漫水难题。
三是发展“三个产业”。发展奶山羊分户扩群产业,依托村级千只奶山羊规模养殖场,盘活闲置宅基地,动员11户群众入场养殖,鼓励引导群众自建养殖场,力争今年年底奶山羊存栏1500只以上;发展苹果产业,对现有200亩果园加强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帮助群众的家庭农场申报苹果绿色认证;发展特色产业,争取免费药材种子1000斤,动员群众新增面积600亩以上,开发绿色农副产品,做精做强甜玉米产业,力争集体经济纯利润增收40万元以上。
落实“3”个体会激励我加压奋进
一是第一书记是标兵。农村发展的好不好,关键在党支部。第一书记作为党支部“排头兵”,只有发挥建言献策、先锋模范、示范带动等作用,团结协作,配合“村两委”,才能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二是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驻村第一书记只有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是群众满意是目标。在农村工作,无论干什么,都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要把群众认不认可、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第一书记只有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切实为群众解决难事、大事、堵点,才能赢得群众认可,才能圆满完成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明晰“4”个差距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针对帮扶村主导产业发展依赖财政资金,集体经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村缺乏懂市场、会经营的青年人;美丽乡村距离“美”起来还有差距,村民良好卫生习惯有待提升;农村空心化严重,青壮劳动力百分之九十都在外务工,留守老人、妇女占多数,农村养老等四方面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采取得力措施,抓实集体经济抗市场风险、鼓励激励能人返乡创业、教育群众遵守乡规民约、完善村级互助院功能,解决部分留守老人生活问题,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