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看成败、明得失、知兴替。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医学技术学院通过讲好党史故事,涵养廉洁正气的方式,让大家在“讲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廉洁“洗礼”。 廉政教育既是学习,也是洗礼;既是审视,也是激励。让我们一同从党史、廉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自警、自省、自励、自律。
《刘伯承立革命家风》
讲述人:医学技术学院葛舒瑶

建国初期,刘伯承就对夫人汪荣华说,战争年代,我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现在解放了,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子女的生活,要大体同群众的生活相当。
在这位开国元勋的家里,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俭朴。刘伯承在家里穿的衣服,经常是袖口磨破,领口洗得发白,不肯做新的。汪荣华的穿着也一直是十分朴素。孩子们小时候,衣服也往往是老大穿了给老二,老二穿了给老三。孩子读中学时,家里基本上不给零用钱。刘伯承从不让子女动用自己的电话办事。在他的电话间里贴着汪荣华写的一张“告示”:“儿女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的,你们私事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子女们办私事,想动用一下爸爸的电话,刘伯承夫妇都不允许,更不用说动用爸爸的汽车了。
刘伯承早在儿女们结婚之前就立下规矩:结了婚的子女一律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住。他为此多次向儿女们解释:我这里生活优裕,这是党和国家为照顾我而安排的。你们结了婚,再也不要住在这里。有的子女结婚,一时找不到房子,想在家暂时住一段时间,刘伯承也不同意。刘伯承平时要求子女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有真才实学。他告诫子女:我这里没有什么私人财产好继承,你们也不能靠着爸爸这块牌子生活。你们要自强自立。刘伯承的6个儿女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们都大学毕业,十分朴实、勤奋,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埋头工作。